基础医学与临床
    主页 > 综合新闻 >

疫情下如何构建重症医学体系,促进重症临床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樊丽萍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范小红教授和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教授先后担任嘉宾主持并进行精彩点评。

上海本轮疫情的重症患者中,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多,救治难度极高,重症医学医护团队作为中坚力量,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本市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提升超大型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昨天下午,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市医院协会共同主办,瑞金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第十人民医院和市医院协会重症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筹)联合承办的“申康医院管理系列研讨(三):疫情防控下重症救治管理和临床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线上举办。

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瞿洪平教授重点对如何做好重症医学质控管理,提出了区域化质控、差异化质控、加强人力资源储备、促进跨专业协作、建设一体化监测及预警平台建设等建议和设想。

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教授从救治中的医疗组人员和设施设备的整合、关键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同质化管理和数据平台建设等实践,交流了提升重症医学专业能力的思考。

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书记李锋教授介绍了分层分类感控培训、分区分类集中收治、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强化诊疗规范、多学科协作治疗、中西医协同攻关等新冠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和举措。

市医院协会副会长、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书记主任王兴鹏教授结合国内外重症学科发展和此次疫情对重症医学体系建设和重症临床能力提升提出新的要求谈到,要把重症医学资源放到作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战略资源的高度和视角来思考和谋划,一要加强重症医学资源配置,提高重症床位占比,既满足日常重症患者的收治,又能应对重大危机应急救治的挑战;二要加强重症医学学科和队伍建设,希望医院管理者、重症医学同道共同努力推动重症医学更快、更好发展,培养一批能打大仗、打硬仗的队伍,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同时,更好发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作用,保障患者安全。

本市各医疗机构及外省市相关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近23100人次线上与会。

  作者:唐闻佳

  编辑:姜澎

市医院协会监事会监事长、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方秉华教授在总结中说,本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对重症专业队伍壮大及整体救治能力提升的集中检阅,但应清醒认识到,对重症病人的成功救治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通过交流研讨为重症学科建设理清思路,努力建设一支符合上海城市发展需要的重症学科队伍,赢得大上海保卫战全面胜利。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沈兵主任接力主持互动讨论,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教授、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教授、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伟教授、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范存义教授和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谦教授,先后就新冠重症患者早期研判和综合救治、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同类型ICU建设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专题报告中,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上海工作组定点医院联合巡回专家组副组长陈德昌教授分析了国内和本市重症医学发展现状,提出提升床位量、平战时床位转换、优化人才结构、同质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推动重症医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教授结合实践谈到,从严从细对ICU病人救治实现“四早”机制和三大并重原则,提出重症队伍要加强多学科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综合救治能力,满足“平战结合”需要。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教授浅析了新冠疫情给重症医学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在重症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推动晋升机制改革、调整优化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完善重症医护人才梯队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