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与临床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础医学论文_帕比司他对大鼠骨癌痛作用机制研

文章目录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4]

    2.2 分组与给药[5]

    2.3 用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痛行为变化[4]

    2.4 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脊髓GFAP的表达[4]

    2.5 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GFAP和p-GSK-3β的蛋白表达

    2.6 用ELISA检测大鼠脊髓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6]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4组大鼠PWT和PWL的表达比较

2 各组大鼠脊髓p-GSK-3β和GFAP的含量比较

3 各组大鼠脊髓IL-1β、IL-6和TNF-α含量比较

讨 论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帕比司他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骨髓腔注射大鼠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按照体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1组:模型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实验-2组:空白对照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均1次/天,连续干预7 d。用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检测大鼠干预前后机械缩足阈值(PWT),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PWT分别为(13.13±2.59),(3.25±1.49),(10.25±1.60)和(13.50±2.82)g;这4组的p-GSK-3β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5,0.56±0.04,1.14±0.13和1.11±0.10;这4组GF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4,2.63±0.29,1.79±0.19和1.12±0.13。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或实验-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帕比司他可有效减轻大鼠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